首页 资讯 正文

沙洲瑶族村:乡村振兴绘就幸福新画卷

体育正文 275 0

沙洲瑶族村:乡村振兴绘就幸福新画卷

沙洲瑶族村:乡村振兴绘就幸福新画卷

红网时刻(shíkè)新闻 通讯员 陈寒鑫 郴州报道 初夏的罗霄山(luóxiāoshān)麓,青瓦白墙的幸福(xìngfú)新村在(zài)云雾间若隐若现。站在观景台(guānjǐngtái)上,郴州市委派驻沙洲瑶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、驻村第一书记谭诗华望着错落有致的新村感慨:“从‘半条被子’的故事传承到乡村振兴的实践创新,我们正在续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。” 安居工程:从"忧居(yōujū)"到"优居"的嬗变 在后龙山腰的施工现场(shīgōngxiànchǎng),工人们正为附属工程忙碌。这片占地32亩的幸福新村(xīncūn),承载着28户村民的安居梦。村民朱利勇(zhūlìyǒng)轻抚着新房雕花窗棂回忆:“过去三代人挤在老屋,除夕守岁都得轮流(lúnliú)坐床沿。现在三层小楼每层120平,孩子们过年都抢着回家。” 这项投资3000万元(wànyuán)的(de)民生工程,通过“统一规划、集中代建”模式破解了山区建房难题。驻村工作队创新采取“村民点单-专家设计-集体(jítǐ)审议”的决策机制,既保留瑶族建筑(jiànzhù)元素,又融入现代生活设施,让传统村寨焕发新生机。 文化赋能:长鼓舞(chánggǔwǔ)里的精神密码 夜幕下(xià)的民俗广场(guǎngchǎng),国家级非遗长鼓舞正踏着鼓点翩跹。舞蹈队长(duìzhǎng)张美英身着新置的瑶绣盛装(shèngzhuāng),带领队员完成高难度的“金鸡展翅”动作。“工作队不仅帮我们登上(dēngshàng)村晚舞台,还建起了文体传习所。”如今这支曾走不出大山的队伍,已培养出十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 文化振兴(zhènxīng)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(fāyá):书法班翰墨飘香、青年篮球队勇夺(yǒngduó)冠军、村民合唱团登上省市舞台......通过“两班两队一团”文化矩阵(jǔzhèn)建设,沙洲村实现月月有活动、季季有展演,文化自信化作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 银发(yínfā)关怀:幸福食堂的温度经济学 上午十一点,幸福食堂飘出(piāochū)腊肉炒山笋的香气。72岁的朱亮老人边帮厨边算账:“这里每餐(měicān)两荤一素,成本控制比自家做饭还低15%。”这座建在(jiànzài)新民政服务中心的食堂,创新采用“财政补贴+集体经营+志愿帮扶”模式,既(jì)解决50多位(duōwèi)老人就餐问题,又成为村民议事的新空间。 工作队更延伸出“银发关怀链”:卫生室(wèishēngshì)定期坐诊、邻里互助养老、不定期上门走访(zǒufǎng)......这些暖心举措让在外务工的(de)子女们安心:“村里把老人照顾得比我们更周到。” 产业(chǎnyè)振兴:三产融合的致富密码 端午时节的农特产街人声鼎沸,朱晓英在奶茶店边调配瑶乡特饮边(tèyǐnbiān)介绍:“柰李冰沙是爆款,每天能卖200杯。”这位广东媳妇的创业历程,正是沙洲产业升级的缩影。通过“三子(zi)工程”(种果子、开店子、摆摊子),村里形成(xíngchéng)种植-加工-销售全(quán)链条,户均年(nián)增收1.2万元。 数据见证蝶变:柰李种植扩展到780亩,农旅融合催生48家民宿餐馆,景区岗位带动400余人就业。2024年村(cūn)民人均收入突破2.5万元,较(jiào)2020年增幅达67%,村集体经济达到129万元,较2020年增幅达130%,真正实现“家门口的(de)富裕”。 四载耕耘,沙洲村探索出“党建+”乡村振兴(zhènxīng)模式:党支部(dǎngzhībù)领办合作社(hézuòshè)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,党员示范岗带动群众参与治理,“三会一课”延伸为(wèi)产业发展研讨会。这种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的实践,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 站在新(xīn)起点,沙洲正谋划“数字乡村”新篇章:智慧农业系统监控柰李生长,VR技术重现“半条(bàntiáo)被子”故事,电商直播让瑶绣走向世界……这个曾经藏在深山的瑶寨,正以开放姿态谱写(pǔxiě)乡村振兴新传奇。
沙洲瑶族村:乡村振兴绘就幸福新画卷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