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探秘乌江”系列报道之乌江档案:乌江地理概况
“探秘乌江”系列报道之乌江档案:乌江地理概况
“探秘乌江”系列报道之乌江档案:乌江地理概况
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(yòuàn)重要支流,有南北两源皆发自乌蒙山脉,南源三岔河(sānchàhé)、北源六冲河,在化屋基汇合,自西南向东北贯穿(guànchuān)贵州中北部,后折向西北进入重庆市,最终在涪陵区汇入长江,全长约1037公里。其(qí)地理方向与流经区域的(de)地形特征密切相关,整体呈现“西南—东北—西北”的蜿蜒走向,是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间(jiān)的重要地理分界。
地理方向与流经(liújīng)区域:
上游(贵州西部):源头至化(zhìhuà)屋基段,河流(héliú)先沿乌蒙山余脉向东北延伸,穿行于高原(gāoyuán)山地,地势高峻,河谷狭窄,海拔落差显著,形成典型的山区河流特征。
中游(贵州中部至(zhì)渝黔交界):化屋基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段,河道逐渐转向北偏东,流经遵义、思南等地,切割喀斯特地貌,形成险峻(xiǎnjùn)的峡谷群(如(rú)乌江百里画廊),两岸崖壁陡立,河道曲折(qūzhé),水力资源集中。
下游(重庆段):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至涪陵河口(hékǒu)段,河流折向西北,进入四川盆地边缘,河谷拓宽,流速减缓,最终在涪陵与(yǔ)长江干流交汇,形成“两江汇流”的独特景观(jǐngguān)。
乌江流域位于东经104°18′— 109°22′、北纬26°07′— 30°22′之间,覆盖(fùgài)贵州中北部和(hé)重庆东南部(dōngnánbù)。其流向受云贵高原向东倾斜的影响,整体自西南向东北延伸,但局部受武陵山、大娄山等山脉阻挡,形成多段急弯。中游因大娄山挤压(jǐyā),河道多次直角(zhíjiǎo)转折;下游(xiàyóu)则沿四川盆地东南缘向西北延伸,成为渝黔界河。
乌江支流众多,呈羽毛状分布,右岸(yòuàn)支流(如六冲河、猫跳河)多源自贵州高原,左岸支流(如芙蓉江、洪渡河)则发源于武陵山区,形成不(bù)对称水系,反映流域东西两侧地形差异。其流向不仅串联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(sìchuānpéndì),还成为古代黔渝(yú)交通的天然廊道,至今仍是区域(qūyù)经济与生态的核心纽带。
六冲河:乌江(wūjiāng)北源(威宁段称盐仓河(cānghé)),发源于(yú)威宁自治县(zìzhìxiàn)香炉山,全长273公里,流经赫章、毕节等地,在黔西化屋基与三岔河汇合形成乌江干流。流域喀斯特地貌显著,落差大,建有洪家渡等水电站。
三岔河:乌江南源,发源于毕节(bìjié)七星关区(guānqū),全长325公里(gōnglǐ),与六冲河共同构成乌江源头。流经纳雍、织金等地,沿岸多峡谷,支流包括织金河、纳雍河等。
芙蓉(fúróng)江:左岸最大支流,发源于绥阳县,全长231公里,流经正安、道真(zhēn)等(děng)地,在重庆武隆注入乌江。以喀斯特峡谷景观著称,水质优良。
洪渡河:右岸支流,发源于湄潭县,全长205公里,经务川、沿河等县,流域内多个(duōgè)土家族聚居区,生态保存良好(liánghǎo)。
来源 |《乡村(xiāngcūn)地理》杂志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